提供全方位的物业服务、家政服务等!
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,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,创造优良人居环境,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3月发布《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》。按照《方案》规定,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都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。中国垃圾分类的“强制时代”正式到来。
垃圾分类初见成效
2019年7月,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实施,打响了强制垃圾分类的第一枪,标志着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开始取得实质性进展。今年5月,北京、苏州等地正式开启强制垃圾分类工作,9月,深圳加入强制垃圾分类行列,46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进入了快速落地的阶段。垃圾分类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。
上海市垃圾分类实施一年内,目前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。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6月,上海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96.86万吨,与去年同期相比,四分类垃圾实现“三增一减”目标: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.7吨/日、增长71.1%,有害垃圾分出量3.3吨/日、增长11.2倍,湿垃圾分出量9632.1吨/日、增长38.5%,干垃圾处置量15518.2吨/日、下降19.8%。
上海市垃圾分类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并非一蹴而就。上海市垃圾分类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:2000年之前,上海市做了有机垃圾、无极垃圾、废玻璃、废电池专项分类;从2000年开始,上海市被列为全国8个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,此后的11年间,上海市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形成了“垃圾革命”的共识;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,上海市继续探索垃圾分类,建立了绿色账户模式;从2016年至今,上海市不断完善政策机制,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。
除了上海市外,北京市自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。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,全市厨余垃圾分出量增长、其他垃圾日清运量下降的良好态势得到巩固。据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7月,全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764吨,分出率达到8.13%,较4月下旬的日均309吨增长470%,较5月份的日均740吨增长137%,特别是7月下旬,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甚至突破2000吨,达到2093吨。
“继上海市、北京市之后,深圳市也正式开启了强制垃圾分类工作。生活垃圾投放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要求投放生活垃圾的,对个人可处五十元罚款,对单位可处五万元罚款;情节严重的,对个人可处二百元罚款,对单位可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。值得一提的是,《条例》提到,应当受到处罚的个人,没有严重情节且自愿参加市、区主管部门组织的生活垃圾分类培训、宣传服务或者现场督导等活动的,不予行政处罚。9月是生活垃圾专项执法的警示期,对不按《条例》规定实施垃圾分类的行为“网开一面”,开具《责令整改通知书》教育和督促违法当事人自行整改,而10月起将正式开罚。
推行垃圾分类考验精细治理能力
时下,垃圾分类已在多地落地生根。从效果来看,垃圾分类正在成为居民生活的新风尚。也要看到,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、运输、焚烧、填埋系统仍不完善,一些地方在推广垃圾分类时出现一刀切、走形式的情况,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。狭窄胡同如何设置垃圾收集点?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如何照顾上班族需求?这些具体而微的小事,影响着政策的执行效果,关系到群众的满意程度,更考验着精细化治理的能力。
垃圾分类旨在节约资源、变废为宝,不能只注重形式,甚至“为分类而分类”。面对推广垃圾分类过程中群众可能出现的不理解、不配合,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工作方法上动脑筋。例如,为解决厨余垃圾破袋投放容易弄脏手的问题,有的小区用上了全自动破袋智能机器人,有的小区加装了便民洗手池,在完成垃圾分类的同时让市民省心舒心。另一方面,要在工作态度上下功夫。尤其在实行垃圾分类初期,不能只堵不疏、以罚代管,而要看到知识普及的重要,理解居民生活的惯性,多一分耐心、多一些引导,帮助群众逐步实现“要我分类”到“我要分类”的转变。
垃圾分类好习惯形成于细微处
垃圾分类的好处,大家基本都有共识。但一个习惯的养成,不能只有共识,也不能只靠一部法规,还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,以及细节上的便利。培养一种新习惯,和自身行为惯性作斗争,难免会有不适应感。但在细节上多花一些小心思,就可以大大减少磨合成本。即使提前做了大量的调研、论证等准备工作,上海和北京还是在实行垃圾分类中遭遇了各种预料之外的问题,主要是因为细节上的问题往往只有在实践中才会暴露出来。像在垃圾点旁边增加破袋工具、洗手池等,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便利,却往往能帮助公众把新习惯坚持下去。做好细节管理,不断把预料之外的问题解决好,也就能把预料之内的目标坚持到底。
垃圾分类,更重要的是做好“源头治理”
做好垃圾分类工作,更重要的是做好“源头治理”。从个人响应“光盘行动”,到相关企业减少提供一次性用品,再到相关部门制定包装材料的绿色标准,各方携手在垃圾产生的源头做减法,必将减轻垃圾分类压力,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无论是垃圾分类还是垃圾减量,都需要人们形成绿色生活理念、养成绿色生活习惯。可以通过创新宣传方式,制定激励机制,多措并举引导人们优化生活方式,让越来越多人自觉加入到垃圾全过程分类、减量的行列中来。
改变生活方式是一个渐进过程,垃圾分类也必将是一场“持久战”。只有循序渐进、持之以恒,才能让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明确,垃圾治理之路越走越通畅,开启更加美好的绿色生活。